熱門 :
|
|
十二大項關鍵策略
前瞻能源

我國前瞻能源以地熱 、生質能及海洋能領域為發展重點 。

地熱發電從經濟、法制、資源、技術等四大構面推動,
透過示範獎勵辦法分攤地熱探勘風險,修訂再生能源發展條例,
研訂符合地熱特性之申請審核程序。

我國生質料源具有產地分散及種類複雜等特性,為加速生質能產業發展,
須提供合理經濟誘因,擴大生質能衍生副產物(如灰渣、沼液等)應用,
並鼓勵業者就地利用。

海洋能發電仍在前瞻發展階段,
我國較適合開發之波浪(岸基式、離岸式)、海洋流(黑潮)與溫差發電,
主要位於近岸與離岸區域,
影響範疇含漁業、航運、生態保育、文化保存與基礎設施等。
現況分析
地熱
國內已併網、開發中及規劃中地熱案場共計 8 處 21 案,
主要分佈於新北市 (7 案 )、宜蘭縣 (4 案)、花蓮縣 (1 案)、臺東縣 (9 案 ),
其中併網商轉裝置容量計5MW 開發中及規劃中之裝置容量約 50 MW 。
(截至2022 年 8 月為止)
生質能
目前我國生質能裝置容量包括生質能發電 92 MW( 含沼氣) 、廢棄物發電632 MW
(截至2022 年 8 月為止)
將從場域、技術、制度及環境社會等面向思考解決現有面臨之料源、副產物去化等問題,
技術研發方面,依料源特性發展符合國內環境多元(固/液/氣)生質能廢棄物發電技術;
同時布局海外生質料源(生質顆粒燃料),建構混燒及大型生質能專燒系統及運維經驗 。
海洋能
我國海洋能發電目前有多項計畫正在進行實際海域佈放測試,
技術開發方向著重於抗颱風 、抗地震能力,
以及機組發電效率 提升、 降低發電成本 。
計畫目標與路徑
推動策略及措施
地熱
經濟面
  • 躉購費率強化誘因
  • 示範獎勵機制分攤風險
法制面
  • 修訂「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新增地熱專章
資源面
  • 公部門積極探勘
  • 地熱探勘資訊平台公開地熱探勘資料
技術面
  • 中油擴充鑽井能量,加速地熱案場建置
  • 布局前瞻地熱技術發展
生質能
持續建構使用環境
  • 躉購費率示範獎勵帶動市場
  • 務實推動SRF電廠、農廢、沼氣發電設置
建立大型專燒系統
  • 生質能專燒系統建立/引進
  • 海外生質料源布局
優化技術擴大量能
  • 發展高效率轉換技術(熱化學氣化、生物厭氧沼氣)
  • 有效應用副產物(灰分、沼液/ 沼渣等)
海洋能
政策配套措施
  • 滾動修正海洋能躉購費率
  • 釐清海洋能發電機組申請設置程序
技術發展策略
  • 盤點優良海洋能開發場域
  • 評估海洋能複合式開發等技術可行性,充分利用海域空間
  • 開發或引進海洋能發電機組抗颱、提升可靠度及效率等關鍵技術
預期效益
註:減碳量以109年電力排放係數 (0.502 公斤CO2e/ 度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