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亞洲國家視歐盟碳邊境稅為貿易保護主義

日期:2021.03.10

德國政黨基金會Konrad Adenauer Foundation,針對8個亞洲國家(澳洲、中國大陸、印度、印尼、日本、新加坡、南韓與泰國)共70名來自產官學界與民間團體的專家,調查有關對歐盟規劃實施碳邊境稅看法,公布調查分析報告。調查結果似在警示正在規劃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的歐盟執委會,預計執委會將於6月提出規劃。 調查報告摘要顯示,中國大陸可能反對歐盟CBAM,並且該機制有可能引發貿易衝突。印度則強烈認為歐盟CBAM是貿易保護主義,歧視開發中國家,並違反國際法與協議。在日本,鋼鐵業已開始反對該計畫,並可能持續反對。印尼則對歐盟碳邊境稅,可能持負面看法,並受到與歐盟在棕櫚油出口方面之持續衝突而加重影響。 研究主要作者Christian Hübner表示對調查結果並不感到驚訝,然而並非所有看法都是負面的。例如少數專家表示碳邊界稅可能是發展新商業模式並致力於低碳發展的機會。 該調查並試圖找出可提高亞洲合作夥伴對歐盟此新措施接受度的特性,一個很大的問題是,歐盟是否認知亞洲已實施或正在規劃的區域碳定價倡議,例如中國大陸,已於2月啟動全國性碳交易系統,且希望其系統被接受為對應的碳定價機制。Hübner認為,此可能是進一步討論與提高接受歐盟碳邊境稅的起點。 歐盟碳邊境稅計畫是否為亞洲接受,主要將取決於歐盟稅收用途:若將部分稅收重新分配給開發中國家的低碳計畫,接受度將提高,若將收入重新分配到歐盟預算,則可能會有負面觀感。 另一接受因素,是歐盟是否會給貿易夥伴緩衝時間去適應新措施。基金會研究員Louis Mourier表示,對於已實施排放交易系統的國家,是否應完全涵蓋於CBAM,或是應有某種過渡機制。 措施成敗另一個關鍵要素,將是決策過程的透明度與確保貿易夥伴充分瞭解新措施所需進行的外交努力。根據調查,此是目前歐盟計畫最大弱點之一。Hübner表示,調查顯示歐盟已與部分國家就CBAM進行討論,惟目前似仍處於初期階段,尚未引起足夠重視。1月時,中國外交官曾表示,歐盟實施碳邊界調整機制之前需與貿易夥伴進行更多協商。 Mourier認為,歐盟需要加強氣候外交,在歐盟尚未完全決定之際,很難告訴他國將要做什麼,但至少可以確切解釋試圖達到的目標。歐盟意圖尚未完全清楚,儘管歐盟官員表示實施碳邊境稅係為實現環境目標,並表示稅收將用於為歐盟預算籌集新資源,可能資助歐盟綠色復甦。然而其他人認為此措施能為歐盟創造新資源,為反駁此種說法,有必要加強對外溝通互動,但歐盟未如此做而增加很多不確定性。距CBAM推出時間僅剩數月,歐盟仍無法告知貿易夥伴CBAM面貌,此確實是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