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歐盟面臨全球對碳邊境稅的持疑

日期:2021.07.05

reprot-detail-img

歐盟即將7月14日公布碳邊境稅計畫,面臨說服貿易夥伴的苦戰,說服歐盟對進口商品課徵之碳邊境收碳公平、可行,且是歐盟綠色革命之必要部分,而不是保護主義工具。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旨在透過為綠色生產創造財政激勵措施並防止碳洩漏。歐盟希望避免發生2018年單獨採取環保舉措後產生的後果,當時歐盟將棕櫚油排除在永續生質燃料清單外,結果在WTO引發印尼與馬來西亞的法律挑戰。此外,之前歐盟亦曾試圖向境外航空公司徵收進出歐洲航班排放的碳稅,而威脅到一場國際貿易戰,結果歐盟被迫在2012年宣佈暫停此項法規。


歐洲議會貿易委員會主席BerndLange表示,若歐盟未與美國達成協議,CBAM可能是引發貿易爭端的根源,尤其是與美國的貿易爭端。因此,須尋求理解,使CBAM不會在WTO引起爭端,這是未來數月的一項艱巨任務。歐盟執委會曾表示,其CBAM計畫將符WTO規定,且具公平性,將要求鋼鐵等產品進口商,以與國內廠商相同的價格購買排放證書。然而,歐盟廠商提出持續獲發歐盟碳市場免費排放許可額配的要求,如果進口商得不到類似優惠,可能會帶來問題。將於7月14日提出的草案顯示,將終止免費額配,但預計製造業者將努力遊說保留。而歐盟排放交易系統(EU ETS)的基準價格,本月創下每公噸超越58歐元的紀錄,部分原因是回應對碳邊境稅的預期。雖然歐盟表示,美歐雙方已同意討論該計畫,但其他國家也表示擔憂。如澳大利亞莫里森總理稱任何碳關稅為貿易保護主義的另一名字,俄羅斯則表示可能會違反貿易規則。


智庫Bruegel高級研究員Andre Sapir曾就CBAM議題到歐洲議會作證表示,歐盟需要超越單純的合法性,公平性議題也是如此,先進國家一直是長期排放國,並砍伐森林。WTO給予開發中國家優惠待遇,歐盟對最貧窮國家亦然。智庫歐洲改革中心(Centre for European Reform)表示,若不將其擴及CBAM,可能衝擊這些開發中國家對歐盟的出口。此外,即使該計畫與WTO規範相符,如果增加難以負擔的行政負擔,也會擾亂貿易。對已實施ETS國家(如:韓國)的企業,可能順利適應CBAM,然而對其他國家,出口商則需提供大量有關其直接排放與及其使用能源資料,然後說服歐盟執委會資料是可靠的,否則可能面臨不利的預設計算。


貿易智庫ECIPE主管Hosuk Lee-Makiyama表示,在舉證責任上,CBAM可能是貿易談判的一大重點,但真的能激勵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嗎?CBAM的複雜性已說服歐盟執委會聚焦於部分基本材料:鋼鐵、鋁、水泥、電力與化肥,約占歐盟5%進口商品。然而,出口國可能有辦法規避,歐洲政策中心Thijs Vandenbussche指出,例如水泥可能以燃料灰或高爐渣替代,以規避碳邊境稅。CBAM可能使下游製造商更換原組件,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更環保,但在其他情況,則可能儘管更污染,但不用支付額外排放成本之下,全球排放量不會下降。若歐盟希望推行成功,將需要合作夥伴。可透過跨大西洋聯盟推廣其接受度,然而美國氣候特使John Kerry曾表示碳邊界稅應只是最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