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推介「2030年新工業大藍圖」,盼於2030年製造業附加價值可增加6.5%至1,263億美元

日期:2023.09.05

reprot-detail-img
[Shutterstock/Abdul Razak Latif/ID:1478264156]

馬來西亞首相安華於本(2023)年9月1日主持「2030年新工業大藍圖」(New Industrial Master Plan,簡稱NIMP 2030)推介禮致詞時表示,該大藍圖將專注發展高效益領域如電子與電機、化學、電動車、航太、藥劑、先進材料如礦物與金屬,盼於2030年製造業附加價值可增加6.5%至5,875億馬幣(約1,263億美元)目標。


在就業率方面,至2030年可創造330萬個熟練技術就業機會,較目前的270萬人成長22%;屆時製造業的薪資中位數將自目前1,976馬幣(約425美元)上升128%至4,510馬幣(約970美元),主因為工業轉型至高附加價值及熟練技術就業機會所帶來的成果。


安華首相稱,馬國政府將全力支持NIMP 2030的實施。估計7年內須吸引950億馬幣(約204.3億美元)的投資額,主要來自民間企業界,透過私人股權、資本及金融市場籌集;政府發展支出將分配近 9%,透過 NIMP 工業發展基金及 NIMP策略聯合投資基金,幫助促進及獎勵這些投資。


NIMP 2030旨在提供加速和全面的基礎廣泛的增長,以實現馬國的願景:具有經濟複雜性高的競爭力產業;收入高、技術精湛勞動力;強大的國內聯繫;精心開發的新產品和現有產業集群;平衡、包容的參與;永續發展。包容性仍然為馬國發展的挑戰。各州製造活動的差異,阻礙包容性增長;另一方面,馬國中小企業在製造業中擁有巨大成長機會。


安華首相另稱,馬國處於有利地位,可利用主要趨勢:在地緣政治上,美國與歐洲企業關注東南亞,馬國作為中立方利用美中貿易戰。在數位化上,馬國目前領先於東南亞(新加坡除外)其他國家,且須加倍致力於推動數位化;在永續實踐上,馬國承諾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推動保護環境、社會責任及企業治理(ESG)合規性與減碳。


另一方面,馬國投資、貿易及工業部(MITI,簡稱貿工部)部長東姑賽夫魯(Tengku Zafrul)表示,馬國政府推介的NIMP 2030,盼塑造一個強大而有韌性的製造業,為工業的騰飛鋪路。該藍圖旨在通過提高馬國企業的競爭力,並確保其更好地融入全球價值鏈,來加速馬國產業轉型,並為不同利益相關單位帶來廣泛利益。


「2030年新工業大藍圖」重點摘錄如下:

  1. 涵蓋21大工業領域:航太、電子與電機、機械與設備、礦物、鐵道、食品加工、製造相關服務、全球服務與專業化服務、醫療儀器、紡織(成衣與鞋類)、數位與資通訊技術、金屬、石油產品與石化、汽車、橡膠製品、棕油製品、化學、清真、藥劑、航運和船隻維修、木材,紙張及傢俱。
  2. 該大藍圖須克服12項挑戰:經濟複雜化、勞工生產力、人才、依賴再出口、本地企業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產品與市場多樣化、無關稅措施、外人直接投資(FDI)與國內直接投資(DDI)、製造業差距、新創業融資、經商便利。
  3. 3大趨勢:地緣政治運動、數位化、永續發展。
  4. 2030年目標:創造5,875億馬幣(約1,263億美元)經濟附加價值、薪資中位數達4,510幣(約970美元)。
  5. 綠色商機:電動車、再生能源、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項目。


NIMP 2030四大主要任務:


第一項任務:成為先進經濟體

  1. 在價值鏈中邁向高附加價值活動
  2. 發展支援高附加價值活動的生態系
  3. 為全球價值鏈展開垂直整合的合作模式
  4. 促進研究、發展、商業化和革新的生態系統
  5. 增加製造業的出口


具體計畫:

-在電動車(EV)、再生能源(RE)、人工智慧(AI)領域打造引領全球的積體電路設計

-吸引晶圓製造業來馬投資

-專用化學品

-發展4項先進材料


第二項任務:成為數位化國家

  1. 加速科技應用
  2. 從勞力市場轉型
  3. 推動科技革新
  4. 加速政府數位化


具體計畫:

-協助3000家工廠轉型為智慧工廠(smart factories)

-成為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中心


第三項任務:推動「淨零減碳排」(Net Zero)

  1. 加速邁向永續經營模式
  2. 轉型至再生和乾淨能源
  3. 催化新綠色領域
  4. 邁向綠色設備


具體計畫:

-打造脫碳途徑(decarbonisation pathway)的典範

-推出國產電動車

-大規模的碳捕捉、利用與封存(CCUS)方案


第四項任務:保證安全及具有包容性的經濟

-發展具彈性的供應鏈

-加強氣候調適能力的發展

-在區域發展加強工業集群

-加強土著參與和打造具有包容性的人力資源


推動器(Enablers)

-加強融資生態系統

-加強培訓人才

-提升經商便利以吸引投資者

-推出動員全國施政框架


本次馬國新工業大藍圖採取與先前藍圖不同的工業發展模式,主要因素包括許多全球和國內挑戰繼續阻礙中小型企業等成長。其次,各種新興全球趨勢與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影響全球供應鏈及貿易環境。馬國的目標是增強中小企業競爭力,使其能無縫融入全球供應鏈。同樣重要的是「人民」,目標為他們提供更優渥薪資和優質就業機會。透過本次工業轉型,馬國政府將致力重建中產階級,確保主要利益相關者亦能在繁榮的未來中蓬勃發展。


馬國製造業仍然是國家經濟的基石。本年第二季,製造業占馬國國內生產毛額(GDP)之23.6%,為馬國經濟第二大貢獻領域。製造業亦占馬國總出口額之80%,同時雇用17%本地勞動力,簡而言之,製造業是推動馬國下一階段經濟擴張的關鍵成長引擎。


東姑賽夫魯部長稱,該新工業大藍圖總體規劃亦證明昌明經濟的願景承諾,放眼實現公平、永續和包容性成長,同時將與32項現有政策和路線圖維持一致。在實現2030年新工業大藍圖目標的過程中,馬國盼成為一個具韌性的國家,體現繁榮、包容性及永續性,並按照昌明經濟架構的設想,提升馬國人民的尊嚴。馬國盼該新工業大藍圖能讓國家經濟再次騰飛而改造工業,從而繼續將馬國定位為有利於經商和投資的國家,以及投資人通往東協乃至亞洲的門戶。


馬國製造商聯合會(FMM)會長蘇添來指出,該聯合會積極支持「2030年新工業大藍圖」,該大藍圖將可為人民創造高收入的就業機會,並協助製造業開拓更多市場,包括部分對保護環境、社會責任和企業治理(ESG)合規方面有高度要求的市場。該聯合會認為大藍圖能夠支持昌明經濟框架和落實未來10年的目標,成為亞洲經濟體的領袖、成為世界第30大經濟體、在全球競爭力排名第12、勞動力收入提高至45%、女性勞動力增加至60%等目標。此外,大藍圖所打造的全方位生態系能提升馬國對外國和國內投資人的吸引力,尤其是在高科技及創新領域。


資料來源:駐馬來西亞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經濟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