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
|
|

調查顯示,五年來全球實行「企業內部碳定價」之企業成長80%,以控制碳排成本

日期:2023.04.10

reprot-detail-img
[Shutterstock/3rdtimeluckystudio/ID:2161610047]

一、 根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3)年4月7日報導,為因應低碳時代來臨,許多企業已進行內部碳定價,以利公司對相關業務做決策。


二、 依據CDP全球環境信息研究中心在2021年公布的調查報告,受訪的全球6,000家企業當中,已進行內部碳定價或計畫實行碳定價的企業較五年前多出80%,其中有將近350家企業屬於全球500強之列,包括美國電腦業巨頭微軟(Microsoft)、丹麥能源公司沃旭能源(Ørsted)及日本電器公司三菱(Mitsubishi)。


三、 所謂「企業內部碳定價」(Corporate Internal Carbon Pricing,簡稱ICP)係企業自發地對公司的碳排放量定下一個明確價格。公司在計畫業務項目或對投資進行評估時,將根據碳定價計算出的費用考慮在內,透過此方法減少碳排放量,將有助推動研發更低碳的生產流程與技術,或調整內部運作程序,幫助企業轉型。雖然許多國家尚未實行碳定價,但率先進行內部碳定價,可使企業更容易符合政府的環保標準,在政府落實碳定價之後佔優勢。


四、 企業內部碳定價主要分成「碳稅費」、「影子價格」(shadow price)和「隱含價格」(implicit price)。「碳稅費」是對超額碳排放量徵收的實際費用;「影子價格」及「隱含價格」則沒有實際金錢交易。「影子價格」是虛擬的定價,碳成本並沒有實際產生,公司在進行投資決策時,可納入影子價格,以瞭解與氣候變遷相關的風險;「隱含價格」則是企業對遵循減碳條例或達成能源目標的預估成本,可作為投資決策的參考。根據新加坡國立大學能源研究學院(Energy Studies Institute,簡稱ESI)2020年的報告顯示, 50.8%的企業進行內部碳定價時採用「影子價格」;採用「隱含價格」與「碳稅費」的企業則分別佔19.3%與15%。


五、 畢馬威(KPMG)環境、社會及治理服務合夥人霍淑菁指出,內部碳定價為企業重新分配資金用於支持環保目標的技術或新商業模式的有效方法,尤其是與碳排放事項或商務旅遊相關的成本,企業每年計算後將要求相關部門支付該筆費用。以畢馬威為例,公司設定底價為每噸二氧化碳當量(tCO2e)15美元(約20星幣)的內部碳定價,轄下的每家公司都須選擇一個適合各自減排目標及當地市場情況的碳定價。碳定價預料將隨著市場發展而上調,才能準確並適當地反應出氣候變遷對業務的真正影響。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


資料來源:駐新加坡代表處經濟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