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
|
|
商業部門

淨零轉型路徑

響應我國2050淨零目標並推動服務業低碳轉型,經濟部會同商業部門12個部會研提「部門減碳行動計畫」與「深度節能減碳旗艦計畫」,提出適用於商業部門的減碳策略與措施,發掘產業減碳潛力,加速服務業轉型,並促進低碳永續商業模式的發展。

商業部門淨零轉型以「服務業建築節能」、「服務業設備能效提升」及「服務業低碳轉型」為三大推動策略主軸,透過強化能源標準與規範、提供節能輔導與補助、結合ESCO、鼓勵產業自主減碳、擴大再生能源使用,以及發展低碳經營與循環模式等措施,協助服務業落實節能減碳、邁向淨零永續發展。

產業路徑報告書
1 商業部門溫室氣體排放現況
商業部門2023年溫室氣體排放來源主為電力排放(85.8%);其餘則屬非電力排放。
商業部門前五大排放產業分別為「批發及零售業」、「住宿及餐飲業」、「公共行政及國防」、「其他服務業」與「出版影音及資通訊業」,佔總排放七成。
2 商業部門2030減碳路徑作法
三大推動策略主軸
服務業建築節能
推動綠建築標章
強化建築物節約能源相關法規
提升公部門建築能效
服務業設備能效提升
能源管理規範
結合ESCO深度節能
節能技術指導
設備汰換補助
鼓勵產業自主減碳
服務業低碳轉型
使用再生能源
發展低碳經營、循環模式
辦理宣導活動或教育訓練
導入能源管理系統
綠色金融
操作行為管理
公私協力 立即行動
政府提供資源協助
技術輔導與補助

辦理現場節能診斷輔導 : 透過現場勘查,協助企業診斷耗能設備問題,找出碳排熱點並提供改善報告,協助落實減碳。
推動節能績效保證專案(ESCO)示範推廣補助計畫 : 提供ESCO與企業合作的資金協助,促進能源用戶提升整體能源使用效率。
提供節能設備補助 : 補助企業汰換耗能設備,導入高效能節能設備或系統性改善方案,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碳管理工具與指引

建置線上碳估算工具 : 提供企業快速估算自身碳排放量、瞭解碳排放熱點,做為擬定減碳策略依據。
提供溫室氣體盤查登錄作業指引 : 綜整相關規範與執行流程,協助企業執行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作業。
行業別減碳指引 : 依據不同行業別特性,提供減碳措施建議與標竿案例供企業參考。

能力建構與綠電媒合

提供人才培訓課程 : 協助企業培育碳管理與永續發展專業人才,提升企業內部減碳能量。
推動相關標章: 推動節能標章能源效率分級綠建築標章與建築能效標示等,提升設備與建築物之能源效率。
建置綠電交易平台 : 促進企業採購再生能源,提高綠電可及性。

金融與獎勵機制

推動綠色金融 : 導引民間資金支持永續相關基礎建設、低碳技術之研發、強化ESG及新興風險的因應機制等。
鼓勵減碳投資 : 於產業創新條例適用項目新增「節能減碳」,加速產業落實低碳化轉型。
私部門響應減碳行動
企業治理與組織文化

建立企業減碳文化: 透過管理層帶領、KPI 設定與內部倡議等,使永續成為企業核心價值。
員工參與及培訓: 提供碳管理、節能減碳相關培訓,並鼓勵員工主動參與低碳行動。
設立內部獎勵機制: 透過內部碳定價、獎勵制度等方式,鼓勵員工與部門主動落實減碳行動。

碳管理與永續策略

進行溫室氣體盤查與減碳目標設定: 確保企業掌握自身碳足跡,並設定短、中、長期減碳目標。
擬訂企業淨零轉型路徑: 結合內部營運、供應鏈管理及科技應用,擬定減碳計畫。
參與政府計畫與國際倡議: 響應政府淨零政策或加入SBTi、RE100等國際倡議,強化企業減碳承諾。
推動綠色採購與供應鏈減碳: 優先採購低碳產品,並要求供應鏈夥伴落實碳管理,提升整體產業減碳效益。

技術導入與營運轉型

導入智慧科技: 導入智慧電表、AIoT、能源管理系統等數位工具,提高數據監測與決策效率,並據以進行設備與行為優化。
優化供應鏈物流與運輸模式: 使用電動或低碳運輸工具,並導入智慧科技協助優化運輸路線、裝載效率與倉儲管理等,以降低碳排放。
發展低碳產品與商業模式: 導入綠色設計、產品碳足跡標示與循環經濟等,並發展以租代買、共享經濟等商業模式,以減少資源消耗並提升企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