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2.10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5)年2月10日報導指出,星國整體住家用電年均排放逾350萬公噸二氧化碳,為避免助長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須約4,480萬棵樹才可封存該碳排放量。
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研究團隊研發出一款「城市數位技術」,可依據住家用電量、電網碳排放因子、屋齡及翻新週期等參數,評估星國住家的碳排放量及減排潛力。
上述技術估算,2023年新加坡住家用電碳排放量達357萬公噸,其中政府組屋及私人房產分別排放210萬公噸及147萬公噸。2022年新加坡住家用電碳排放量為361萬公噸,政府組屋及私人房產分別排放211萬公噸及150萬公噸。至於2024年新加坡的住家用電碳排放量,由於星國能源市場管理局(EMA)尚未公布整體住家用電資料,因此尚無法估算。
倘依星國政府組屋類別而言,4房式組屋因單位數較多,整體碳排放量最高,達88萬至89萬公噸;5房式組屋的碳排放量為77萬至78萬公噸;3房式組屋為35萬至36萬公噸;1房暨2房式組屋則為9萬公噸。
上述研究團隊指出,屋齡越大,能源使用效率越低,所排放的溫室氣體亦將隨之增加。有效管理老化房屋的碳排放量須投入大量資源,利用上述數位技術可估算及監測碳排放量,並即時評估去碳化政策是否奏效。
新加坡政府已擬定最遲於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放的目標,衡量並設法降低房屋的碳排放量是關鍵之一。星國最耗電的家用電器為冷氣機及電冰箱,熱水器排名第3,占住家總耗電量約1成。日前新加坡國家環境局(NEA)表示,有意將「強制性能源標籤計畫」及「最基本耗能標準」的涵蓋範圍擴大至熱水器。
「強制性能源標籤計畫」係新加坡國家環境局於2008年推出,規定市售指定電器(冷氣機、家用冰箱、衣服烘乾機及電視機),皆須貼上能源效率標籤。並進一步於2011年推出「最基本耗能標準」,規定指定電器須符合耗能標準,未達標準電器須淘汰。
依據星國政府2024年11月向聯合國提交的「兩年期透明度報告」指出,2022年新加坡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達5,859萬公噸,較2013年的5,159萬公噸增加13%。星國政府盼該國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28年達約6,443萬公噸高峰後,逐步降至2030年的6,251萬公噸。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參考本網頁刊載商情資訊,請注意國情及商業環境之不同,而且不代表本部立場或政策。
資料來源:駐新加坡台北代表處經濟組